重庆市人大代表赵世庆:提升三大价值 建设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

在2022重庆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11次提及“服务业”。报告指出,2021年,重庆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8%左右。

记者注意到,“汇保通创新金融服务、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十八梯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成开街、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对外开放、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建设、提档升级中央商务区”等重庆现代服务业大区渝中元素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

谈到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人大代表、渝中区区委书记赵世庆表示,未来5年,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坐标,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基本建成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5%以上。

提升渝中战略价值

“在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提升渝中战略价值。”赵世庆说,以“强核提能级”全面增强渝中影响力和辐射力。

具体而言,渝中将聚焦五大重点城市功能,打出“组合拳”。包括围绕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升金融发展能级,增强金融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立足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建设,着力提升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通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服务全市“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依托区域医疗大院大所集群,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重庆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区。

提升区域板块价值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渝中将在提升区域板块价值中发力。加强资源整合,突出区域特色,推动重点板块功能联动、上下半城协调发展、山水风貌整体提升,优化打造“一核三带六园区”功能布局,实现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群、产城融合。

“一核”即“第一街”。将聚焦以朝天门-解放碑-通远门、两江滨江等区域为重点的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项目、世界知名商圈等重大项目聚集叠加的优势,强化总部办公、现代金融、高端商贸、外事外资、文旅文创等核心功能,打造总部经济引领地、国际消费目的地、巴蜀文化体验地、国际交往承载地,让解放碑、朝天门始终成为重庆乃至西部最耀眼的核心地标,让“第一街”始终成为渝中高质量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引擎。

而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下半城历史人文风貌带“三带”,将分别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江长廊、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生态示范和重庆“历史母城”靓丽名片。其中,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已启动以“重庆长滨”项目为引领,高标准、高品质推动19.4公里岸线整体提升、贯通开放工程,将实现景观一体升级、业态有机植入、功能价值再造。

此外,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上清寺-大溪沟创意文体产业园、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大坪商圈、菜园坝滨江新城“六园区”,将在差异化发展中聚焦国际贸易、专业服务、新兴金融、区块链、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科创、文创、设计、健康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时尚潮流消费等产业和TOD综合开发创新发展。

提升全域整体价值

赵世庆指出,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渝中将以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更新、持续更新为牵引,有效带动产业升级焕新、人文渝中复新,提升全域整体价值。

大力推动街巷社区更新,渝中将以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整体提升为范例,推动城市更新由主街向背街、小巷、社区延伸,实现主次干道的有效提升与背街小巷的综合改造相互贯通、有机衔接、协调一致。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更新,渝中将统筹空中、地面、地下立体开发,优化区内交通网络,完善桥、轨、路、隧设施,强化交通拥堵治理,建好“马路上的老城区”“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强市政设施管护提升,渝中将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网改造,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区整体功能。

此外,大力推动发展载体更新,渝中还将围绕轨道站点、重点学校、三甲医院、核心商圈等功能布局,有序推进片区整体更新,同步提升老旧商务楼宇品质,力争新建、盘活、释放发展载体16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持续供给优质城市空间带动产业、企业、人才集聚。(俞芳 以上图片由渝中区宣传部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