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菁华:牢牢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

图片

▲图为本文作者 曾菁华


牢牢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菁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主题。通过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我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拥护“两个确立”、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至少有六个方面应深刻理解和掌握: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合理增长,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发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三是强调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确定高质量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四是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们党将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五是抓住关键和重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抓实干抓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问题,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既有基本理论上的重大创建,也有解决具体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我党在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牢牢掌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在深刻理解一般规律基础上,围绕打基础、利长远、发挥整体效益上狠下功夫,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牢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基本出发点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初心,解决“为了谁”“什么目标”和“从哪里起步”等根本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三个基本点,三点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不可分离,离开任何一点谈高质量发展都是片面的,都将走上不正确道路。

图片

▲图为重庆中新肿瘤医院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一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坚持底线思维和不懈韧劲,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件接着一件办,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三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要继续通过共同奋斗做大做好“蛋糕”,再通过合理制度切好分好“蛋糕”,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第二,坚持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这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才能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兴国之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进入新时代,原有的总量不足的矛盾转化为结构性矛盾,表现为某些领域产能过剩、某些领域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牢牢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是增长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量的问题,保持经济合理、较快的增长,为经济运行托底,有利于完成“六稳”“六保”任务。其次要保持可持续的、强劲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螺旋式上升。

二是效率性。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保持良好的投入产出比,应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的增长。

三是协调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坚持绿色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与社会民生事业相协调,与就业、教育、医疗、健康等同步推进;要与安全生产相协调,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是创新性。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着力提高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稳步推动信息技术革命和能源革命,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经济转型发展。

图片

▲资料图: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运营启动仪式

五是开放性。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推动高质量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争取在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促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六是可控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全球动荡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处于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风险可控,聚焦粮食、能源、水、环境、信息等领域,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将重大风险的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牢牢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好基础产业,聚焦衣食住行、高品质生活,解决卡脖子问题,建立完善的基础产业体系,推动国内大循环,再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大循环。

农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重中之重,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高效、农民生活富足。尤其要重视农产品供给安全问题,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图片

▲资料图:中新(重庆)农业“双百”合作计划签约仪式暨直播推介活动

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国策,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立身之本、财富之源。高质量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建筑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建筑业与乡村振兴、制造强国、“一带一路”等多项国家战略深度关联,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时期。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科技创新,拥有更加齐全的产业链和专业链支撑、更加领先的核心技术、更加具有持续价值创造力的产业模式,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系统谋划,整体协同,大力加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原材料。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及新材料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将不断提高供给高端化水平、持续改善结构合理化水平、大幅提升发展绿色化水平、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扎实推进体系安全化,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资料图:中新(重庆)国际工程咨询联盟成立启动仪式

牢牢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当前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原创性科研攻关,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全力攻坚高端芯片、农作物种子、航空发动机、基础原材料等卡脖子问题;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基础研究和科技突破;要积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优势,实现科技带企业、企业促产业、产业强经济,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代金融体系、现代制度体系,以及贯彻其中的信用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同的区域发展体系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三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复杂形势,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主体,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国内和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经济循环畅通。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首要是保障粮食安全,要害在种子和耕地,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严防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此外,要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五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同和整体推进。党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推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设统一大市场,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