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巴士陪伴新加坡人成长

王冠明1971年开始工作,担任新加坡152路巴士售票员。一位每天坐车到加东上班的常客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开始与这位女乘客攀谈。王冠明回忆说,“有一天我问她什么时候下班,是否可以送她回家。那天下班后,我去了她的工作场所。我们后来会在加东一起看电影。”他们于1976年结婚,婚后有2个儿子和5个孙子。如今,王先生仍然是这家巴士公司的忠实员工。

新加坡巴士公司成立于1973年,今年迎来成立50周年。1975年,巴士售票员的工作被淘汰,王冠明重新接受培训,成为了一名巴士车长。巴士车长在凌晨4点半左右到达汽车站检查车辆,并将其开到换乘站开始第一班车。王先生说,“我73岁了,我希望能开多久就开多久,但政府规定我们的工作上限是75岁。”对王先生来说,巴士是爱情绽放的地方,也是他长达50年职业生涯的场所。

很少有组织能像新加坡巴士公司那样贴近新加坡人的内心和成长历程。从小到大,康颜颜经常看到父亲开着334路巴士行驶在他们家居住的裕廊附近。她的父亲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帮助车上的老人。她说,“我觉得爸爸开这么大的车太了不起了。”2012年,35岁的康颜颜以车长的身份加入巴士公司,“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开巴士那么简单。你有很多责任,因为必须照顾乘客。我也觉得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很有成就感。” 康颜颜对自己的新角色很满意,还说服了当时从事物流工作的丈夫转行加入她的行列。

1999年,新加坡巴士公司将司机的名字改为车长,这一变化也反映了巴士司机在照顾乘客方面发挥的更大作用。超过一半的巴士车长是外国人,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其中一位来自中国的车长是46岁的焦俊利,他曾在山东当过长途卡车司机。有一天,当他开着240路巴士进站时,他注意到一位老妇人躺在车站地上,一名老人正在对她进行心肺复苏术,焦先生冲过去帮忙。他在休息时间告诉我,“我觉得帮助别人很自然。在巴士上,乘客可能迷路会询问方向,或者要求在到站时得到提醒。我不时留意他们。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有乘坐巴士的美好回忆和经历。对许多人来说,第一次独自乘坐巴士是“长大”的标志,巴士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一些新加坡人是忠实的巴士爱好者,喜好收集巴士纪念品,或者在家里建造迷你巴士站。对于这些车长来说,巴士是关于个人认同和家庭与社会的故事。它不仅仅是带人抵达目的地,还带来爱与尊重。(作者蔡美芬,任重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